这里谈到的爆炸的信息,是指如今中文互联网上的“主流”信息。一直都对网上冲浪这件事有着复杂的情绪,这里不谈论其好坏与意义,总之我应该算是个喜欢网上冲浪的人,但长期以来都有意识去尝试远离“主流”信息。
为什么逃离
当下各种热门的社交平台却似乎和我没多大关系,没注册过也不会看各种短视频,多年前就注销了微博、知乎、脸书等,不看也不发朋友圈,以前最爱逛的贴吧以及很多论坛也不再会主动去逛。
究其原因,是不想让过多的无效信息占领我的大脑。如今大多数平台都一言难尽,里面的人都忙着宣泄情绪和制造流量赚钱,反智和反串大行其道,只要是用户数量足够多的地方,都很难幸免,他们总有办法出现在你视野里。简单来说,也是对这些信息过于不感兴趣。不想知道谁又学会盛饭了,谁又瘦了胖了宣了离了,还有那些意义不明的奇怪视频和笑声,无尽的对喷与扣帽子。每当我浪费时间去看这些,就感到一言难尽。
另一方面,信息分有用和无用,有用的变成知识也是好事,但如果这种知识需要在茅房中萃取,那也大可不必;信息也分共鸣和无感,碰到好的事也难免兴奋热血,碰到坏的也会愤怒升压,但在那之后还是得吃饭睡觉,醒来之后什么也没有。
而在更深的层面上,我认为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以如果能遇到部分理解的人,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事,除此之外不应要求更多,与其和网友对线,看他们的迷惑发言,不如多玩会儿游戏。
逃离之后
当我主动过滤掉这些爆炸的信息之后,可以说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无意义信息输入和社交时间,但矛盾在于多数人在本质上是渴望获取信息的,希望去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去讨论吃瓜,去消磨时间。
我总是习惯性的打开几个常用的网站和 App 随便翻翻然后关掉,在每天起床睁开眼、吃饭、上厕所、睡觉前和无数的时间间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个流程。虽然这些信息 90% 是过目即忘的,还有 9% 是第二天才忘,内容也有好又坏,有的能让你兴奋不已,感叹人类智慧;又有的能让你深受感动,干劲十足;还有的能让你深感无奈,唯有润之。
客观来说,由于人类的注意力确实很难长时间集中,也容易疲倦,确实需要用简单的东西来调节放松,玩手机作最便捷的方式,所以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大脑结构上的问题,我无能为力。又从人的社会责任来说,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人人都信息孤立,自在自乐,没人吃饼那可要出大事。这无关效率,无关工作,无关消遣。
如此看来,对我来说逃离爆炸的信息所带来好处和节省时间没多大关系,和更高效的工作学习也没关系,只是又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其它类似的事情上。完全逃离爆炸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总会有被动输入,甚至在某些时候主动输入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主动搜索中被迫看到的破事远少于我在爆炸信息中被迫看到的,也许找到更好的信息源和减少冲浪时间是更好的做法。另一方面,这似乎让我对于很多无法认同的事情拥有了“不予置评”的权利,毕竟眼不见心不烦,确实会有一种更轻松的状态。
关于碎片时间
关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无非是找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来消耗。至于什么是有意义的时间消耗,什么是无意义的时间消耗,这是个哲学问题,没有答案。
如果按照网上各种「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文章所说,听书、看公开课、背单词、复习笔记等方式似乎很有建设性,但我认为这都是理想环境和心情下才能干的事,不然更多的是折磨自己,最后大概只是表现得高效。
鉴于我还没到达手不释卷的境界,所以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想该做什么,低效的时间就应该做低效的事情,听歌、喝水、发呆都行。总想着高效的利用碎片时间只会变得焦虑,最后会产生更多的碎片,这样还不如想着如何提高大块时间的效率。
写到这里,想起那个 2G 网络的时代,那时得到信息无非是通过电视、报纸和各大 WAP 新闻门户,5 元 30M 流量紧缺的年代没人忙着去制造流量,不用去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怎么去逃离爆炸的信息。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考虑为我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