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服役了整个大学时期的笔记本毕业后几乎没再点亮过,吃灰了一年多之后突然想拿出来试试很早以前就想折腾的黑苹果。

老本本的配置是 4200H+940M,本来是 4G 内存加 1T HDD 的,专业课上感受了那些 IDE 的满满的恶意之后,顺手又加了条 4G 内存,把硬盘换成了东芝 Q300PRO256GSSD,也算是撑过了四年,功成名就,故今奖励一个苹果,也顺便记录一下。
准备工作
1.工具
首先准备系统镜像,研究了下,Catalina 的评价似乎并不高,因此准备 MacOS Mojave 10.14.6 最后一个版本
其它工具:
- DiskGenius (转换硬盘格式和导入EFI)
- Balenaetcher (制作启动盘)
- EasyUEFI (设置开机引导)
- 32GU盘*1 (上篇文章中的“miniU盘”)
2.软件配置
用磁盘管理分出 80G 的空间用于装 MacOS
并确保磁盘分区表格式为 GUID,可用 DiskGenius-硬盘-转换分区表类型为 GUID 格式
接着制作启动盘,打开 Balenaetcher,插入 U 盘,选择镜像文件,然后等待完成。

制作好之后打开 DiskGenius,用准备好的适合自己电脑硬件的 EFI 文件覆盖到 ESP-EFI,后期可用 Clover Configurator 工具配置修改 Config.plist 文件用来适配不同的硬件

3.BIOS 设置
- 硬盘模式改为 ACHI
- 关闭 Secure Boot
- 打开 UEFI 引导 基本上这几项就够了
安装
1.安装系统
重启后进入引导选择界面,选择启动 MacOS 安装,进入界面后首先选择磁盘工具

选择刚刚划分出来的分区,SSD 的话选择 APFS 格式,然后点击抹掉按钮

按理说现在可以开始安装系统了,可是会报以下错误提示安装程序损坏

此时不要慌(其实慌得一匹 |д・)…),查了下是系统时间的问题,修改下时间即可,打开 Terminal 输入
date 122014102015.30
然后就可以愉快的装系统了(并不愉快,此时凌晨 2 点了 - -)

耐心等待安装完成,就可以进入系统玩耍了
2.设置引导
安装好之后还要设置下系统引导,不然每次都要用 U 盘,同时也修复下 Windows 的引导文件(转换磁盘格式后没有 UEFI 引导路径)
打开 EasyUEFI,选择类型为 Linux 或其他,选择刚才拷贝到 U 盘中的 EFI 文件中的 CLOVER\CLOVERX64.efi,之后每次开机就可以选择 Windows 或者 MacOS 了

至此,黑苹果就基本上安装完成了,因为无线网卡没有相关的驱动,所以干脆买了块博通 BCM94352HMB,换上之后,设置好驱动就差不多了,AirDrop,Handoff 这些功能都能正常使用,其它也没发现啥毛病,体验还行,可以再续两年(不过突然感觉这波操作之后埋下了一个剁手的隐患…Σ( ° △ °|||))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考虑为我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