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这句话写得不错,个人的理解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森林一般的地方,当你试图前往,有的人会迷失自己,有的人会认识自己。讲的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亦如村上多数小说的主题,失去与寻找。

碰巧的是村上的书我也看过一些,两年前也写过一篇关于读村上书的随笔。当我开始在大脑中检索出自书中哪个片段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按理说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应该多少有些印象才对。《挪威的森林》(ノルウェイの森)还碰巧看了几遍,包括林少华译和赖明珠译。网上检索半天,终于在知乎网友的一个回答中找到出处,这句话出自宫本雅俊的《村上春树·旅》,更碰巧的是,我也在大学时读过这本书。

murakami-haruki-non-existent-quotes

和大多数人一样,读完后才发现被骗了,因为根本不是村上春树写的,从封面到标题都充满迷惑性,顶多算个粉丝读后感,甚至该书的作者宫本雅俊也搜不到任何信息。

这个误会就像“挪威的森林”一样,《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的标题来自披头士的歌曲《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Norwegian Wood 本意是挪威的木头墙板,这一点在 Wikipedia 词条里有提到:

Paul McCartney explained that the term “Norwegian Wood” was an ironic reference to the cheap pine wall panelling then in vogue in London.

而村上春树写这个标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挪威的“森林”

The original Japanese title, Noruwei no Mori, is the standard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of the Beatles song “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 This song is often described in the novel, and is the favorite song of the character Naoko. Mori in the Japanese title translates into English as “wood” in the sense of “forest”, not the material “wood”, even though the song lyrics refer to the latter. Forest settings and imagery are significant in the novel.

问题可能出在歌曲《Norwegian Wood》传入日本时的翻译上,村上说不定也是受害者,当然,也不能说是错误,说不定他老人家也是知道并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一切取决于语境和故事。我倒认为这是个很棒的翻译,这本书能在国内这么火的原因 1/3 来自于“挪威的森林”这个名字,1/3 来自于林少华的翻译风格,在懵懂的青少年中简直是个大杀器,虽然我更喜欢赖明珠译本。

又花了些时间了解后才发现网上的各种语录都是重灾区,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那些热门的名人语录,比如鲁迅先生、卡夫卡、村上春树、宫崎骏等,10 句语录里有 5 句能找到原文出处都很不错了。似乎不少人很热衷于写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句子,挂上一个响亮的的名人名字,自己也变得厉害了。

有些文青啊,总想着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