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完了,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两年之久,也是我读过的书中所花时间最长的了,但令我感到神奇的是读到后面时,敲敲脑袋还是能记起前面不少细节。这样一部经典我也不想去总结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故事,也难以概括,还是推荐自己去翻一翻,不管看多少,看多久,总能有一些自己的感想,这篇文章也是想在这里胡乱写几句。

这是一本包含人性、伦理、社会、宗教、爱情等等的大百科书,刚读完的时候,并没有终于啃完一本大部头的暗喜,反而十分平静,随之而来的是感叹,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读名著经典,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总能从中有所感悟,感叹世界之大,各种故事接连不断的发生,不论过去几十年,几百年,当时的明月仍能在今天照射出影子。

要体会这本书就不得不去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了解那个年代的俄罗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并不能理解书中的一些事情,但能想象一个迷茫的民族,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的样子。我认为书中反应出来的矛盾并不只是俄罗斯的矛盾,我并不了解俄罗斯,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俄罗斯是斯芬克斯,俄罗斯是一个谜,这个谜不仅是对外国人来讲的,对俄国人也同样如此。”但我认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里这些矛盾同样尖锐,毕竟人的本质是相同的,区别只在于各自的处理方式不同。

十八世纪有一个老罪人,他说如果上帝不存在,就应该把他造出来。

书中大家都把上帝挂在嘴上,要在上帝哪里寻找救赎,最后米卡在流放前与阿辽沙的对话中也还在渴望救赎,可上帝从来没出现拯救过谁,但人们总是需要上帝的,总是需要从哪里得到救赎的,我是早就决定不去思考究竟是人创造了上帝还是上帝创造了人的问题了。面对深渊时的无力感,不管是真是假,总得需要一些东西来得以慰藉,不然人是会发疯的。

假如魔鬼并不存在,实际上是人创造了它,那么人准是完全照自己的样子创造它的。

最后的法庭辩论可谓十分精彩,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较量正是两种矛盾的碰撞,不管米卡有没有杀人都已经不重要,他们各自代表着各自的利益,与对错无关。虽然书中说道:”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照我们所想象的,照我们愿意想象的那样去加以猜测呢?现实生活中会出现成千桩事情,就连最精细的小说家也可能会忽略过去“。但最后还是变成了辩论双方谁更有想象力的斗争,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场悲剧,卡拉马佐夫式的悲剧,人们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逐渐变得理性智慧与仍留在血液里的原始欲望的悲剧。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的性格和最终的命运正是这个矛盾的极端表现,如书中所说,”他和他两个兄弟的‘欧化’和‘人民的理想相反’,似乎代表着地道的俄罗斯。“

书中谈到爱情,我不想说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俄罗斯妇女是复杂的,她们对于爱情的看法是纯粹的,而这种纯粹之中最容易滋生出恶。歇斯底里对她们来说简直和吃饭一样正常,占有欲与谎言,渴望与坚定这对矛盾也不停的出现在她们身上。这种矛盾不分男女,就算在今天看来也无法做出评价。

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各自分散成个体,每人都隐进自己的洞穴里面,每人都远离别人,躲开别人,把自己的一切藏起来,结果是一面自己被人们推开,一面自己又去推开人们。每人在独自积聚财富,心想我现在是多么有力,多么安全,而这些疯子们不知道财富越积得多,就越加自己害自己地陷入软弱无力的境地。因为他已习惯于只指望自己,使自己的心灵惯于不相信他人的帮助,不相信人和人类,而只一味战战兢兢地生恐失掉了他的银钱和既得的权利。

人性的问题书中涉及到不少,我基本上同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的观点,但以一个人类的身份来评价人类一定会存在局限性,所以这事儿就交给上帝去做吧。我能想到的是,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确实形成了一些不好的风气,尤其是在网络中,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忽视网络发展带来的弊端,如今的互联网发展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人类来说没有谁经历过,避免不了出现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待商榷的,比如说隐私问题,对于收集隐私这件事来说,要说个对错的话,那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网络实名化肯定是降低了犯罪率的,但如果人人都在犯罪呢?这时候该怎么办,各种网站软件的数据泄露每段时间都会发生一次,而这些数据得到以后,传播的成本非常之低,在网络上的传播率可能出乎你想象,各种社工库应有尽有。也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网络骂架、恶意人肉等等,并且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特有的问题,大概是工业革命后注定每个有工业化的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而我看到的解决办法大底都是解决发现问题的人。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究其本质还是社会矛盾的转移,而对于这种矛盾,我是没有说话的权力的。有人说,这些问题没那么简单,得慢慢来,急不得。我认为确实如此,因此不再讨论下去。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其实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在经历卡拉马佐夫式的悲剧呢?

但不管再绝望,最后得给予人们希望,人们需要这样才行。书中最后阿辽沙对小朋友们得演讲正是如此,对于人性,我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命最后的时候,尽管已经看清其中的丑陋,依旧是抱有善意的。这本小说最后并没有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去世了,在他最后的笔墨中,我认为他想告诉每个读者,热爱生活本身要甚于爱它的意义。只要这样想的话,或者我们存在的意义会比只是单纯的传递遗传因子要高出一些。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考虑为我充电 ⚡️